
▲一般來說,慢性肝炎患者通常臉部暗淡,皮膚沒有光澤,如果出現眼黃、皮膚發黃,就表示病情嚴重。(圖/NOW健康製作)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皮膚搔癢,一定是肝臟不好!」許多民眾都有這樣的想法,認為肝臟不好就無法解毒,導致皮膚發癢。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肝臟疾病確實會導致皮膚異常,例如黃疸或色素沉著,指甲脆弱、杵狀指等,建議出現警訊時要積極就醫,及早找出病因。肝基會表示,除了皮膚發癢以外,下列幾種皮膚問題,也有可能與肝臟疾病有關:
1.膚色改變:黃疸或色素沉積。
2.皮膚血管異常:肝硬化病人可能會有蜘蛛痣(好發於面部、上胸部)、腹壁靜脈曲張、手掌紅斑等。
3.皮疹:蕁麻疹久久不退、血管神經性水腫、小腿持續潰瘍。
4.指甲變化:部分肝硬化或肝炎病患會出現灰指甲、指甲脆弱、杵狀指、線狀黑甲等。
5.掉髮、毛髮稀疏:肝臟疾病患者由於雌激素代謝下降,導致血中濃度升高,雄激素下降,男性病人常會出現毛髮稀疏。
書田診所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王志堂表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即使處於發炎狀態,通常也沒有症狀,提醒B、C型肝炎患者、常酗酒者(酒精性肝炎)、肥胖者(脂肪性肝炎),如果出現易累、食慾差、沒胃口等症狀時,就該積極就醫。
一般來說,慢性肝炎患者通常臉部暗淡,皮膚沒有光澤,如果出現眼黃、皮膚發黃,就表示病情嚴重。至於所謂的肝掌,也是肝炎患者症狀之一,手掌心呈現泛白、無血色的樣子,但一般人較難判讀。
此外,蜘蛛痣常發生在胸口,症狀為中間出現1個紅點,周圍有血絲狀,很像是被蚊蟲叮咬,如果用原子筆等細棒來壓迫痣中心時,痣就會消失,放開後又會出現,這也可能代表已經罹患肝臟疾病。
更多NOW健康報導
▸豐額注射玻尿酸竟導致眼盲? 醫師告訴你這些地雷別踩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延伸閱讀
-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 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癌症新知 / 肝癌2090現年60歲的林先生(化名),在30歲時確診早期肝癌,當時以手術切除肝臟腫瘤,卻在2年後復發,接續數次肝動脈內化療,控制長達10年仍再度復發。林先生選擇勇敢對抗肝癌,在醫師建議下,持續接受局部燒灼、化學栓塞、標靶藥物等治療。至今30年過去,林先生目前的病況控制良好。 -
疫情下皮膚症狀都是長新冠惹禍? 皮膚科醫師破除迷思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97長新冠症狀在皮膚上較容易出現紅疹、潰傷甚至掉髮等情形,關於國內長新冠情況,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林子凱表示,臨床上較常看到病人出現紅疹,有些人會注意到掉髮,潰瘍是比較少見,但一般民眾也出現這些症狀時,通常有多種病因要一併考慮,並非都直接與長新冠症狀相關,然而Omicron大流行是近期的事,確診者如出現這些皮膚病變, 符合新冠肺炎症狀發生時序時,在排除其他病因後,即可考慮診斷為長新冠症狀的皮膚表現。 -
國人脂肪肝問題嚴重!這些不良生活習慣 恐增肝癌風險
癌症新知 / 肝癌1506今(28)日為世界肝炎日,為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主題「Bringing hepatitis care closer to you (讓肝炎照護更貼近您)」,國民健康署提健康體位的4大訣竅,呼籲民眾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遠離脂肪肝,向肝癌說掰掰。 -
肝基會號召全台16家醫院免費腹超! 最新篩檢結果出爐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354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以下簡稱肝基會)今年結合世界肝炎日,號召全台16家醫療院所,動員近60位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與400多位護理人員與志工群,於 7月24日上午為40歲以上民眾舉辦大規模免費腹部超音波肝癌篩檢,短短3小時共有3,205人接受檢查,其中2,654人發現異常,有82人疑似肝癌或性質不明肝腫瘤,而6人有肝硬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833人有脂肪肝 比率高達57.2 %。肝基會呼籲,有B、C型肝炎帶原者至少每半年接受1次腹超檢查,也建議年滿40歲以上民眾,每年都應該做篩檢,以免錯過最佳治病時間。 -
異位性皮膚炎不只皮膚出問題! 常見4大共病影響全身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562臨床顯示,部分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在成人後,症狀依舊,甚至惡化,增加過敏(鼻子、眼睛)、感染(皮膚)、慢性病/全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自體免疫疾病),以及心理精神疾病(過動、憂鬱、焦慮)等4大共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