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隨著植體材料和植牙技術的進步,以植牙的方式修復缺齒來重建咀嚼功能和美觀,已是1種普遍的醫療方式。儘管人工植牙技術已臻至成熟,仍有不可輕忽的風險,包括部分病患可能面臨上顎植牙恐造成上顎竇穿孔感染或下顎植牙可能傷及齒槽骨神經等風險,但現今藉由高科技的數位導航和藍光植牙的輔助,已大幅提高植牙安全性。
牙科醫師鄭聖達表示,通常植牙前需經過評估是否適合植牙,例如糖尿病患傷口不易癒合、先天性免疫疾患以及骨質疏鬆症服用骨鬆藥物恐影響骨頭正常代謝,都可能造成植牙的併發症;再者,植牙安全關係到神經和血管,某些亞洲人和台灣人的牙床骨量比歐美病人少或較狹窄,植牙條件相對較差。
然而,治療上醫師若僅憑手感和目測進行植牙,可能在角度或方位上出現誤差,鄭聖達指出,若能藉由電腦斷層掃描在手術前掌握牙床結構、骨質狀況及適合植牙的區域,結合影像檢查及數位口掃檔案,結合牙床骨和黏膜、牙齒位置的影像,利用電腦計算印出數位導引板,就能在術中幫助醫師判斷正確的位置。
鄭聖達說明,植牙過程搭配新技術如影像檢查配合儀器植牙定位,採用動態導引植牙的方式,就能縮短手術時間,增加手術預期性,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此外,來自美國較新的技術則是動態3D影像搭配藍光導航系統,雖無口內導引板,但依據術前制定的治療計畫,利用藍光追蹤口內定位儀,看到肉眼難測的死角或神經部位,能精準針對植牙預計鑽孔的位置,術中並及時校正方向位置是否正確,能降低誤差值。 植牙前必須掌握植體的長度、植入的角度、平行度,並能與骨基緊密結合,鄭聖達解釋,導引板和藍光植牙都能幫助初學者醫師操作植牙更順利,但醫師的專業與經驗仍是不可缺的,尤其有些病例植牙的深度與骨頭、神經血管的距離較近,手術難度較高,若不慎鑽孔時碰到神經或血管就會出血、甚至麻痺,藉由導引板和藍光植牙能讓醫師對於神經血管的位置一目了然,定位精準、縮短手術時間,避免後續產生可能的併發症。
針對3顆以上缺牙或All on 4、All on 6全口重建植牙,藉助導引板植牙或藍光植牙,都有助定位精準、提升植牙安全性。臨床上1名近7旬的高齡奶奶,原本很害怕植牙,經過討論溝通後,選擇使用導引板定位方式,進行下排6至7顆植牙,手術時程大幅縮短,且術後傷口復原快,現在已能開心享用美食。
台灣的植牙技術雖然已很普及,而且術前及術中都有高科技的輔助,能大幅縮短植牙時程,鄭聖達提醒,坊間部分診所強調1日重建的植牙方式,並非人人適用,有些病患骨頭條件太差,仍需骨頭癒合時間才能承載咬合的受力,植體旁至少應有2mm的骨頭會比較理想,建議消費者應尋求專業且有豐富植牙經驗的醫師,多諮詢多比較,才能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當安眠藥遇上4大類飲食 交互作用恐踩地雷「藥」當心
▸3餐老是在外竟引來乾眼症 更年期婦女高油脂飲食惹禍
相關部落格
-
露齦笑容崩壞氣質 水雷射搭配貼片讓微笑曲線升級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311為什麼露出牙齦的笑容會有這麼大的差別?主要還是因為比例問題,牙齦露出太多除了讓人感覺突兀,也讓人感覺不美觀。牙醫師鄭聖達表示,一旦牙齦過度生長也很容易造成齒縫過大,露出笑容時也會因此而讓缺點放大,影響對方的第一印象。牙齦過度生長或是牙齦肉太多的原因,多半是遺傳或是天生等因素,有些人牙齦天生比較厚、上頷骨過度發育、牙齒過短牙齦過長等等的狀況,而暴牙是最常見的遺傳因素,這些都可能造成露齒笑時好印象毀於一旦。。 -
數位導板輔助植牙 精準定位不傷鼻竇及神經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009牙醫師鄭聖達表示,台灣植牙技術日益純熟,但植牙畢竟仍屬侵入性手術,使用高精度3D列印客製的醫療級數位植牙導引板,確實有效降低植牙失敗的風險。相較於傳統式植牙導板,其精準度提高,同時可以在軟體中透視組織,讓醫師更清楚骨骼深度、牙根和鼻竇、神經分布等,幫助醫師準確地將人工牙根植入事前所規劃的角度與位置,避免在過程中誤傷病患的鼻竇及神經,並縮短手術時間。 -
植牙貪快求便宜恐留後遺症 當心得不償失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437植牙能一勞永逸?熱愛電影的李伯伯日前在家邊看電影邊嗑花生,沒想到咬著咬著,嘴巴卻傳來「喀」一聲,隨後吃東西就感覺怪怪的,隔天就醫檢查才發現半年前隨意找醫師做的植牙斷裂了。其實,在臨床,像李伯伯一樣因不當植牙或術後照護不周所引發的後遺症案例並不少見。 -
老人掉牙很正常? 長輩缺牙損健康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761誰說老人掉牙是正常現象?缺牙的數量嚴重影響長輩的健康,許多研究均已證實,長輩缺牙數較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記憶衰退等風險也隨之提升。老人缺牙有諸多原因,長期缺牙容易導致牙槽骨流失、萎縮,並牽連周邊健康牙齒,想要長輩健康長壽,首先要從口腔照護開始。 -
端午吃粽黏牙 清潔沒做好小心牙周病找上門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304端午節連假來臨,今年你吃了幾顆粽子呢?無論是北部粽、南部粽或是外省粽,粽葉裡包的全是糯米,Q彈黏牙、消化不易,老人家吞嚥尤其要小心,以免噎到。年輕人也好不到哪裡去,別以為吃幾顆都沒問題,若是吃太多粽子,不僅不易消化,若不注意口腔的清潔,牙周病很容易就找上門。
延伸閱讀
-
資深媒體人鄭佩芬 矯正植牙後讓她再度擁有健康好牙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434資深媒體人鄭佩芬就曾遇過類似的問題,眼尖的觀眾可能發現,鄭佩芬過去在電視螢光幕前談論時事政治話題時,因為前牙交叉咬合很不上相,而她後牙區則因缺牙過久導致上下牙齒過度挺出,也造成缺牙的兩旁鄰接牙齒歪倒傾斜,而無法立即進行植牙。 -
女童戽斗、齒列不整身心受創 矯正抓準時機事半功倍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464牙醫師宋慧玲表示,許多孩子從小就有戽斗問題,倘若家長不了解其嚴重性,而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恐增加日後矯正的難度及風險。戽斗常會造成咬字困難,導致口齒不清,影響給人的第一印象;或是因齒列不正造成進食困難,影響發育期的營養吸收。綜觀以上,戽斗、齒列不整對於孩童的身心健康都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父母不得輕忽。 -
雙氧水美白黃板牙刺激牙齦黏膜 遇蛀牙恐傷及牙髓質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336新光醫院贋復假牙科主任醫師謝旻杰表示,牙齒顏色比較黃,大致上可分先天與後天,當媽媽在孕期,或小朋友在牙齒沒有完全發展完成時,服用四環黴素,就有可能讓牙齒先天就比較黃,後天則可能因色素沉積在牙齒表面,或年紀漸長琺瑯質變薄,象牙質開始露出來,都可能讓牙齒變的比較黃。 -
年終打理門面從「齒」提升顏值 隱形矯正變美不留痕跡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2536周霖晉醫師進一步解釋,齒列不正需矯正通常有牙齒參差不齊、暴牙、戽斗等3種情形,但由於每位患者的牙齒情況不同,需由專業矯正醫師詳細評估後,才能規劃矯正方式。症狀輕微者不需拔牙,可直接橫向拓開排列整齊;症狀中等需拔智齒,將牙齒橫向拓開並往後移動;症狀較嚴重者,則建議拔2至4顆小臼齒,才能將牙齒排列整齊。 -
數位All on 4拯救大範圍缺牙 牙醫師也推薦給無牙老爸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1542劉東翰醫師指出,All on 4主要是解決大範圍缺牙的情況,若是缺5顆牙以內,基本上應先考慮其他補救方式。根據臨床經驗,缺牙患者常伴隨牙周病或嚴重蛀牙,齒槽骨及牙肉的缺損也相對嚴重,像許多老人家的嘴巴看起來凹陷,就是因為齒槽骨已嚴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