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自從總統蔡英文宣布 2021年正式開放美豬進口,已引起各方討論,但實際上美豬早已進口多年,為何這次卻引起這麼大的爭議?主要是因為這次開放的是含有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才會引發爭議,以下董氏基金會整理了值得關注的3大疑慮。
疑慮1:幼兒園誰來把關?恐吃到含瘦肉精美豬
教育部發函各級學校營養午餐、供應膳食應依《學校衛生法》規定,一律使用國產肉品,但幼兒園、安親班等兒少機構根本不是《學校衛生法》的規範對象;幼兒園、安親班等目前亦無使用國產肉品的相關規範,且幼兒又是高風險族群,政府花大筆費用補助中小學午餐選用3章1Q產品的同時,幼兒的飲食又由誰來照顧和關心呢?
疑慮2:我國萊克多巴胺標準殘留量判定寬鬆
我國萊克多巴胺殘留容許量標準應比照多數國家使用的Codex標準!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由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設立,負責制定統一協調的國際食品標準,即食物的規則及法律,有1套嚴謹的程序及製定標準;目前Codex共有188個會員國家,相對是比少數使用ppm為單位的國家還要多太多了,我國應該更嚴謹來看待,比照多數國家使用Codex以ppb為單位(或於ppm的尾數加個0),才是負責任的作法!
▲以豬的肌肉為例,兩者標準看似相同,但是從法律執行面卻大不同!因此殘留量訂為0.01ppm在無形中放寬了標準。(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供,圖/NOW健康製作)
疑慮3:豬內臟殘留量高恐有健康擔憂
因為台灣攝食量與國際不同,且豬內臟的萊克多巴胺殘留量較高,標準本來就應該訂得比國際嚴謹,豬肝國人吃的多,也應比照豬腎制定比國際較嚴格標準。銀髮族、孕婦常以豬肝、腰子等內臟作為進補之用,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銀髮族是更高的高風險族群,(在做風險評估時會依據攝食量,此族群不能以平均值來看;吃得比較多但耐受力又較差)。雖然官方表示國人不會買冷凍的豬肝等內臓類,事實上目前是有的,未來若進口業務用的冷凍內臟,國人也無法以口感分辨。
更多NOW健康報導
▸塵蟎誘發過敏體質 想擺脫鼻過敏應先改善鼻腔環境
▸三陰性乳癌標靶藥首次納健保 4種新藥獲給付11/1生效
延伸閱讀
-
「反萊豬」連署人數飆升 消基會籲中央尊重食安自治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367消基會表示,經過4個月、5次與行政院、衛福部和農委會就萊豬進口的議題進行多次溝通後,消基會12月16日又赴立院黨團與各黨團辦公室深入討論萊豬進口台灣的民意風向和解決萊豬進口的解方,除了民進黨團明確表達「心意已決」,不用再溝通之勢,其他黨團都明確支持本會意見、參與連署,這是在立法院難得出現的「共識」,因為所有在野黨團都看出了民意之所向,唯獨執政黨團以為背負著十字架,卻是做著出賣人民健康的政治交換行徑。 -
北市府要求賣場設非萊劑專區 明年正式實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83台北市長柯文哲說,政府應從務實、理性態度、科學角度等層面去面對及解決問題,中央政府強調「產地標示」,但這仍無法消除民眾疑慮,建議政府傾聽人民的心,進一步制定標示要點。 -
消基會強烈反對萊克多巴胺美豬 低劑量使用也存在疑慮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427台灣毒物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毒理學博碩士學位學程李志恒教授指出,用毒理學探討,藥品與食品安全的基本假設不同,藥品被假設是不安全的,故需確認其安全有效後始可上市;食物則相反,除了食品添加物或汙染物需要訂定相關檢測標準外,基本上被假定為安全。萊劑不是藥品,也不是食品中的添加物或汙染物,角色定位不明,在風險評估與管理上顯得突兀。所以美豬(牛)事件的根本問題就是缺少萊劑的完整風險評估。 -
異想天開吃瘦肉精減重? 長照減重專家劉伯恩破解迷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696北醫校友會教育基金會與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在10月17日舉辦健康講座,邀請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肥胖症專科醫師劉伯恩為民眾解惑,講解瘦肉精與肌少症相關議題,百位以上聽眾前往參加。 -
董氏批瘦肉精容許單位有漏洞 食藥署回應依循國際慣例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412董氏基金會在新聞稿中批評,台灣豬肉瘦肉精容許值0.01 ppm,不要超過就算合格,但在許多Codex會員國家中,在食品檢驗採用ppb而不是ppm,0.01 ppm等同10 ppb,如果1塊豬肉檢出0.0149 ppm,換算成ppb時會是14.9 ppb,就會判定不合格,但假使用ppm判定,0.0149 ppm就捨去0.0049ppm不計算,就會判定合格,等同放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