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癌篩檢率低 定期檢查為乳房健康把關

3605
【NOW健康 易禹昕/台北報導】
杜世興醫師主講為乳房健康把關講座
▲杜世興呼籲,女性要有危機意識,重視乳癌的篩檢與防治,定期做乳房攝影,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攝影/黃維逸)

現代女性家庭、工作兩頭燒,在工作之餘,也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照顧家庭成員上,可能連做基本健康檢查的時間都沒有,然而,台灣女性癌症首位就是乳癌,女性必須正視罹患乳癌的風險。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臺北醫學大學癌症中心副院長杜世興,教導民眾如何早期預防、早期治療乳癌,為乳房健康把關。

杜世興表示,乳房最重要的功能是餵奶,也是女性的第二性徵。乳房由乳管、乳小葉、纖維組織及脂肪組織所組成,而乳癌的發生位置通常在乳管與乳小葉,由於乳管負責乳汁的輸送,正常的乳管應該是空心的,而正常人的乳管上層細胞,是一層一層排列的很漂亮,但有些人是一層變兩層、兩層變四層,亂無章法的生長,完全不受身體、基因的管控,這就代表乳管中產生了癌細胞。

當癌細胞只長在乳管的中間,並未破壞乳管的組織,這就是乳管的原位期乳癌,也稱零期乳癌,此時發現並不難治療,病患存活率也相對比較高。杜世興指出,因為零期乳癌的癌細胞不會隨著淋巴、血液系統轉移到其他器官,但是,當癌細胞破壞掉乳管的結構,跑到乳管的周邊,他形容,這就像一座監獄,在圍牆敲破了一個洞,犯人就會跑出來一樣,癌細胞就會隨著淋巴、血管系統全身亂竄,這就是「侵襲型乳癌」。

杜世興進一步解釋,當癌細胞會侵犯淋巴結時,淋巴結就像馬路上的衛兵、警察哨,會將癌細胞困在淋巴腺裡面,但當癌細胞被困在淋巴系統中時間一長,癌細胞還是會突破淋巴系統,隨著淋巴循環全身轉移。而轉移的位置,首當其衝是腋下、頸部及肺部的淋巴腺,此外,癌細胞除了侵襲淋巴腺,也會隨著血液循環轉移,因此,只要是血液、淋巴液會到的地方,都會產生乳癌的轉移病灶,常見的轉移部位在骨頭,另外也可能轉移到肺部、肝臟以及腦部。

杜世興分享,他跟很多病患宣布乳癌的診斷時,病患都覺得很奇怪,因為身體沒有特別的不舒服,也不會痛、沒有症狀,然而,乳癌的症狀表現若到了會痛、呼吸困難,就是乳癌4期,病患的存活時間可能只剩1至2年,因此,等到有症狀時才想要治療,未必來得及。

杜世興說,沒有人能保證癌症不會找上門,事實上,原位期乳癌在美國90%都是靠乳房攝影發現的,可惜的是,台灣女性乳房篩檢率非常低,篩檢率僅37%。他呼籲,女性要有危機意識,重視乳癌的篩檢與防治,定期做乳房攝影,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今年八月將舉辦下一場健康講座活動,時間訂於8月18日(六),如欲取得最新活動消息的民眾,請上網搜尋「lecture99健康公益講座」,或撥打專線:(02)2391-5568洽詢。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