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歲的葉阿姨體型瘦小,因胃癌而開過刀,術後重視健康保養,幾乎每天有健走習慣,BMI值19.47在正常範圍,但握力卻偏低,僅有14kg,在參加3個月客製化課程鍛鍊體適能後,握力大幅增進至22Kg。
吃飯也可以做運動!國民健康署首度出版長者「動動生活」手冊,傳授29個預防退化動作,其中一項就是吃飯運動,用餐前,將菜放在比手伸直再遠一點的距離,夾菜時,手向前伸直,這動作維持10至30秒,就可以培養身體柔軟度,訓練身體與手臂肌肉力量。
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推廣校園跑步運動,6月28日舉辦記者會,公佈在12所國中小、針對學生參與跑步與情緒變化的相關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77份,結果發現,近五成受訪者覺得跑完步後心情會變好,其中「有人邀請」、「身體健康」及「活動舉辦」為影響同學參與跑步及持續跑步的重要因素。
多運動,才能活得健康,遠離憂鬱。國民健康署委託臺灣物理治療學會,執行「發展不同行動功能高齡者之運動模式」,找了北中南三地的464位社區或機構長者,平均年齡78歲,發現運動介入有助於提升部分高齡者之身體功能或減緩退化,且能逆轉衰弱。
高齡長者預防老化全身僵硬,應從登階運動開始!專家表示,上下樓梯是一種相當好的運動方式,相當適合老年人,只要把握「選好鞋、先暖身、小階距、輕步伐、後舒緩」等五大原則
日前一名年約30歲的女性上班族,為了甩掉過年累積的肥油,學同事跳起了火紅的鄭多燕操,結果一個月下來體重沒減反而發生肌腱拉傷
若想減肥、瘦身,除了接受抽脂、溶脂、穴位埋線等醫療行為,民眾不妨考慮使用簡單、不花錢的運動方式-健走。走是目前最受大眾歡迎的運動瘦身方式,不過許多人為求快點瘦下來而愈走愈快,稍不留意可能「鐵腿」或受傷。醫師建議,健走前先熱身,不但能減少鐵腿和運動傷害,又可活化身體消耗脂肪的酵素,燃燒脂肪的效果會更好。
許多研究指出,在年輕時存夠骨本、強健肌肉,年紀大時就能減少骨質流失,維持良好行動力。除了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及優質蛋白質,還應適度日曬以及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透過正確運動方 式可保持肌力強健,抑制骨質流失的速度。
要活就要動!根據研究,每天消耗300卡的卡路里,可以延長1.3年的壽命!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許雅雯指出,每天只要爬山約一小時,即可達到消耗300卡的目標,呼籲民眾養成運動的習慣,不僅可以燃燒脂肪、加速新陳代謝、增加心肺耐力,還可以使老人家增進清醒度與反應靈敏,產生腦內酚,令人心情愉快。
糖尿病居國人十大死因第4位,也是全球化的公共衛生議題,全世界每10秒即有2人得到糖尿病,每10秒即有1人因糖尿病造成死亡。隨著體能勞動的降低,高油高脂的飲食型態,糖尿病的盛行率也因此升高,台灣目前糖尿病盛行率是9.2%。醫師建議,有氧運動對糖尿病人有好處。
02-2581-1580
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1段86號3樓
(04)2242-7000
台中市北屯區崇德路二段346巷25弄16號
李宏信醫師說明,大多數腦中風源於血管長...
牙周病治療是一種「控制」,讓口腔盡可能...
發現落髮或發生禿頭時,可透過自然生髮療...
一位30多歲女性選擇水波雷射治癒牙周病後...